寧德觀察 | 鄉村美麗蝶變
柘榮縣靴嶺尾村干凈整潔優美
初夏時節,行走在閩東山海間,一個個農家小院錯落有致,一條條鄉村小路干凈整潔,溪流兩側鮮花盛開、綠樹成蔭,恬靜悠然、生態宜居的鄉村美景盡收眼底。
近年來,我市圍繞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整體提升等工作,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分類晉級專項行動,全面推動鄉村環境由干凈整潔有序向生態美麗宜居蝶變,打造出一批成效好、環境美的特色村,持續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提檔晉級
推動“臟亂差”到“潔凈美”
5月28日,蕉城區三都鎮黃灣村農村生活污水管網鋪設現場,施工人員各司其職,開挖渠道、清理淤泥、鋪設污水管道、澆筑混凝土,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目前,工程進度已過半。
農村污水治理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重要措施之一。
據介紹,今年,蕉城等8個縣(市、區)計劃投入資金2.8億元,重點推進88個村莊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因地制宜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促進農村生活污水全面收集,應收盡收。
一池荷花,十里清香。每年夏天,位于周寧縣浦源鎮的鯉魚溪景區總會吸引一大批游人慕名而來,賞荷花、觀鯉魚……
鯉魚溪百畝荷花池臨近居民生活區,浦源村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生態化處理,處理過的尾水引入荷花池,發展荷藕種植,實現資源化利用。
鄉村要發展,環境是底色。近年來,我市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結合實際,將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建設品質提升工作統一納入市政府“十五個專項行動”統籌部署推動。市委、市政府召開工作部署、項目推進及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等系列會議,不斷強化市直部門和各縣(市、區)黨委政府責任落實,持續完善“牽頭抓總、分工負責、屬地落實”工作推進機制,通過制定年度農村人居環境分類晉級工作要點,對實施人居環境提升、村莊風貌提升、基礎設施提升、綜合服務提升、數字智能提升、樣板示范提升等六大重點工程共52項重點任務進行全面部署。市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專項獎勵資金,對農村人居環境分類晉級專項行動考核前三名的縣(市、區)給予資金獎勵。
過去一年,我市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分類晉級專項行動為抓手,分批推動“提檔晉級”,實現農村人居環境“基礎版”村莊全覆蓋,創建“標準版”村莊1330個、“提升版”村莊681個;新改建農村公路405公里;新建改造36條10千伏農網線路、381個供電臺區;新建改建農村供水管網1030.4公里,啟動10處新改擴建規?;畯S;新建改建鄉鎮污水管網219公里,完成74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整治農村裸房1.18萬棟、危房改造360棟;完成戶廁改造929戶;推動14個鄉鎮全域落實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機制,256個村莊實施農村生活垃圾干濕分類試點建設。
健全機制
推進“一時美”變“一直美”
5月29日,壽寧縣平溪鎮組織鎮村干部、網格員、群眾,對沿街道路垃圾、“牛皮癬”等進行整治,助力和美鄉村提“顏”增“質”。
近年來,我市各地堅持以黨建引領“微網格”,廣泛發動、積極動員社會力量,群策群力,共建共治共享宜居宜業美好家園。“我們堅持‘黨建+人居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組建黨員、干部、網格員、志愿者、公益崗位和群眾等‘6支隊伍’,形成干群競相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去年以來,累計清運農村垃圾1799噸,整治亂堆放約80處。”壽寧縣平溪鎮副鎮長范希云說。
“村民如有發現‘臟亂差’現象,可隨時拍照上傳平臺,接到通知后我們會及時處理并反饋。” 壽寧縣南陽鎮東吉洋村黨支部書記徐錫森說,該村劃分7個網格,黨員、網格員帶領村民開展六清楚(掃清楚、拆清楚、擺清楚、分清楚、粉清楚、管清楚)、三集中(雞鴨集中圈養、廚余集中清理、農具集中擺放)、兩特色(荒地變菜地、菜地變花園、垃圾變資源、廢品變景觀)行動,推動村莊舊貌換新顏,并依托網格管理數字化平臺,助推鄉村治理提質增效。
“村里的事,應該由村民共同解決。”周寧縣泗橋鄉坂坑村黨支部書記宋玉春表示,他們堅持創新黨群議事工作法,設立“黨群議事亭”2座,由村“兩委”成員擔任輪值“亭長”,采取“聽、提、議、決”四步工作法,圍繞產業發展、環境整治、惠農政策等方面,定期組織黨員、村民代表、群眾“閑聊”村務,收集意見建議,形成“共謀、共建、共治、共享”村莊建設的良好氛圍。
屏南縣壽山村建立鄉域、村、片區到街巷的四級管理模式,延伸基層治理“觸角”,讓老百姓有問題第一時間“下單”,村級組織第一時間“接單”,并設置“聽心箱”,引導老百姓對村級組織建設發表意見。
近年來,柘榮縣靴嶺尾村持續開展“五好五星”評選活動,通過日常收集、年底交叉評比、年終村民代表大會表彰的模式,每年評選25名“帶富之星、誠信之星、孝德之星、友愛之星、清潔之星”,鼓勵群眾積極參與村莊建設,讓“村里事變家里事”。
小積分也能激發大動能,古田縣鳳埔鄉蘇墩村創新實施“我愛我家” 鄉村治理積分制活動,引導村民自覺參與鄉村大小事務。
以綠為美
打好“生態+文旅+產業”組合拳
碧水悠悠,遠山如黛,每個周末,位于霍童溪畔的溪池、貴村、云氣等村,總會迎來一批批游客,尋一片綠地、搭一塊天幕,三五好友談天說地、品味美食……
霍童溪在溪池段形成天然的“S”型,河流兩岸景色宜人。溪池村立足村情,因地制宜打造鄉村游、生態游,完成改水改廁、房屋立面改造、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村莊綠化美化,太極表演廣場、溪邊木棧道等項目建設,擦亮生態底色,吸引大量游客紛至沓來。
穿行閩東山海間,一路好風景。位于福安市東北部的南巖村曾被群眾稱為“難言”村,村莊一度老齡化、邊緣化、空心化。如今,南巖村早已舊貌換新顏,青磚黛瓦,古韻悠悠,民宿、書院、咖啡屋、手工皂坊等業態多元發展,晉升網紅打卡目的地。
南巖村黨支部書記王信華說,立足“研學、文創帶動鄉村旅游”發展定位,南巖村以“黨建+經聯社+產業振興、環境美化、文旅結合、古村活化”,廣泛發動鄉賢、村民推動家鄉建設,保護修繕古建筑群,凈化、綠化、美化、優化家園,年接待游客約10萬人次。
在福鼎市赤溪村,一家家農家小院精致美麗。福鼎市婦聯副主席周月容說,福鼎把美麗庭院創建與鄉村產業振興相結合,積極引導村民發展“庭院+品茶”“庭院+采摘”“庭院+民宿”“庭院+電商”等新業態,帶動群眾戶均增收1至2萬元。
好風景帶來好“錢”景。近些年,我市各地積極推進“五個美麗”創建,以“微改造、精提升”理念,打造美麗鄉村庭院、美麗鄉村微景觀、美麗鄉村小公園(小廣場)、美麗田園、美麗鄉村休閑旅游點“五個美麗”示范點2140個,并積極培育庭院經濟、田園經濟和農旅經濟等新業態,打造沿濱海岸線、沿交通干線、重點景區周邊等鄉村旅游風景線,讓閩東大地一個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鄉村“串珠成鏈”、熠熠生輝。
記者手記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鄉村,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基礎工作,也是增進群眾福祉的民心工程。春末夏初,記者走訪福鼎、霞浦、周寧等地,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鄉村“顏值”越來越高,群眾幸福感明顯提高。在寧德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及農村人居環境分類晉級專項行動的助推下,從山間到海邊,越來越多農村告別“臟、亂、差”,迎來“潔、凈、美”,鄉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人居環境舒適度不斷攀升。越來越多農民主動轉思路、闖新路,依托好生態好資源,書寫“美麗鄉村+”文章,發展鄉村游、親子游、研學等新產業新業態,推動村莊變景區、農房變客房、田園變游園、風景變“錢景”,促進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在農村“三美融合”。
來源:閩東日報記者 陳容 文/圖
編輯:林宇煌
審核:劉寧芬 林珺
責任編輯:劉寧芬